三个“中国最早”,两个“世界第一”,上山文化,到底有多厉害?这是一个关于史前浙江人的故事,故事的开始就是那句“很久很久以前……”,到底有多久呢?让考古文献纪录片《万年上山》告诉你。
为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以纪录片矩阵,讲述中国故事,致敬风华时代。今晚21:40,考古文献纪录片《万年上山》将登陆浙江卫视,带领观众去了解“万年上山”这一浙江文化标识。中国蓝新闻客户端、中国蓝tv、蓝媒联盟、“美丽浙江”矩阵号同步直播。
“100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三集考古文献纪录片《万年上山》以“那一粒稻米”“那一个村落”“那一个时代”为分集,用电视语言展现了“上山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成果,以丰富详实的实地探访和专家讲述,呈现“世界稻作农业起源地”、“中国村落发祥地”、“世界最早彩陶发现地”这一系列属于上山文化的独特文化意义。
视频:上山文化,到底有多厉害?三集考古文献纪录片《万年上山》今晚开播 (时长:)
谁是世界上最早的种稻人? 如何证明上山先民已着手驯化水稻? 纪录片从多个角度充分展示上山文化遗址中丰富的稻作遗存,也深入浅出地讲述先民们驯化野生水稻的证据;“不安分”的上山文化先民已经开始挖壕建屋,点起炉火,他们会不会就是浙江最早一批定居的“村里人”?如何知道一粒稻米的年龄,科技 考古,借助碳14测年技术,把“一粒米”的故事讲得清清楚楚,也由此认定,上山遗址地层中发现的炭化稻米是迄今考古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米;这是否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纪录片为你清晰地梳理出上山遗址中包括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证据链。
今天我们餐桌上的那碗白米饭,也许追根溯源就出现在上山文化的稻田里:考古文献纪录片《万年上山》今晚播出第一集《那一粒稻米》:故事从2000年的考古发现说起, 解密“一万年前谁种稻”的疑问;也通过考古实证、多学科研究,刷新人们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认识,充分展示上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世界文明的重要意义。
农业是定居之始、文明之始,东亚地区聚族而居的村落群首先在钱塘江地区出现,作为上山文化发源地的浙江,也成为了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浙江的区域历史从上山出发,跨过一座桥(跨湖桥),过了一个渡口(河姆渡),来到美丽的小洲(良渚),迈开了通向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和吴越文明的漫长历程。”纪录片《万年上山》也从探寻“上山文化”的角度,充分展现了文明火种的代代相传,以及刻在浙江人基因里的求新求变、拼搏进取。